以下只是對賣斷這個業務做個簡單的筆記
中小企業也並不常碰到這個XDD
遠期信用狀賣斷FORFAITING係指出口商將L/C項下單據讓渡給買斷行
流程大致上如下:
出口商>出貨>文件備齊>詢價>條件符合>報價(偷偷加碼)>簽署讓渡書>寄件>承兌(承諾兌付)>
發電文>承兌撥款(扣掉貼現息,手續費,郵電費)>沖銷押匯款
為何這個業務有承作的機會咧,又有甚麼樣的缺點呢???
1.出口商想要趕快拿到錢(換句話即期L/C能很快入帳,大約10-12天)
2.對出口商來說天期越長,風險越大
3.出口押匯額度動滿的情況
4.信用狀交易量少
5.大家都希望收到即期(風險在開狀銀行)
6.防治資恐有甚麼關聯? EX.卡達
而買斷行可以是1.他行金融同業(花旗,加拿大豐業,富國銀行...等等) 2.自己的銀行
所以又可稱他行賣斷跟自行賣斷
當然會想要做自行賣斷,一定要對開狀客戶非常有信心囉
換句話說,沒有實力的客戶我不會做自行賣斷
那 銀行到底要賺甚麼呢???
1.押匯手續費
2.國外費用(多退少補)
3.郵電費
4.利差(LIBOR加碼__%)-貼現息-算RM TEAM的利潤
那 客戶要徵提甚麼文件呢???
1.信用狀賣斷詢價單(向法金處跨境貿易科(總行)詢價,兩周內沒有用好會失效)
2.信用狀賣斷讓渡書(客戶用印,ARM驗印)
3.出口案件的寄件伴書
那 有甚麼話術可以推銷???
現在有即期就能拿的到錢的,要不要試試看?
現在承作L/C賣斷已經變成客戶會找很多家銀行報價
L/C金額完全沒有限制,通通都可報價,變成銀行利益減少了
再者,一開始承作新戶時都是以出口託收來試水溫
一段時間過後覺得客戶沒問題也能詢問有沒有L/C賣斷需求!!!
而L/C賣斷最重要的就是注意信用風險與國家風險
舉例來說:卡達國家有問題,信用狀屆期不獲兌付時,我們是沒有權力去追索的
還有像是進出口廠商商糾部分,我們也沒有追索權唷
補充說明:AR賣斷是屬於T/T類的(沒有開L/C)
所以跟FORFAITING長得不太一樣唷~~~